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從大西洋到波羅的海的極光饗宴 #1 契子 (Auroras in North Europe - Prologue)

到遙遠的北方流浪旅行,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因為北方對我來說,有一種魔力,這是很難言喻的,宛如是前世今生,特別是極光.

然,冬天在北方自駕遊,對於年近花甲,居住南方擁擠樂園的城市鄉巴佬來說,即便已經六度踏上北歐極圈,但仍是挑戰,特別是當在荒郊野外遇上暴風雪或事故時,當如何處理,這一點即便我有萬全準備,仍讓人有一絲的忐忑.但這忐忑與未知仍然無法抵銷回到北方享受極光饗宴的吸引力,加上今年是11年一週期的太陽黑子活躍期,觀賞極光的機率大增,今年不去待何年?所以城市鄉巴佬再度把僅存的一丁點冒險患難的勇氣拿出來,再度踏上北方流浪的旅途.

我很享受在北方流浪的每一分、每一秒,流浪當中所聞所見以及所經歷的,不論好壞與喜怒哀樂,最終都轉化成記憶紅利.每次從腦海中、從心中、從照片中,或是從轉化為文字的部落格中,都歷久彌新.雖然實際旅行大約三週,但行前的規劃大約花三個月,旅行之後的部落格文章花半年,所以即便花錢,但其實是很值得的.這也為何我與內人都覺得雖然步入花甲之年,但趁可以行動,能力可及,就趕緊去自己渴望去但比較遠的地方.這也為何有這麼一句話「人生短暫,旅行不能等待」.朋友們準備好跟著我去北方流浪了嗎! Let's Go!



北歐極圈旅行最後一塊拼圖

我的旅行目的是以自然風光為主,所以對城市比較沒有興趣,既然想要共襄盛舉11年一次的極光盛宴,當然以在北極圈流浪為主,北歐極圈國家中,只剩瑞典還沒去,所以這次的旅行就以去瑞典為目標.瑞典北方拉普蘭地區很荒涼又偏遠,相對的就少了觀賞極光的「大敵」- 光害,所以冬天的瑞典北方觀賞極光的條件是相當不錯的.吸引相當多的遊客前來.

北歐極圈廣大的地區稱為拉普蘭(Lapland),是薩米人(Sami)的故鄉,瑞典極圈地區跟芬蘭極圈大同小異,地勢相對於挪威平坦,是北方泰加森林的一部分,所以若要說地形、樣貌、動植物,跟2023年我走過的芬蘭北方是差不多的,但北方的魔力就在於不同的季節,景色有有著天壤之別,所以是決然不同的旅行體驗.個人的旅行信念是只要喜歡,不介意多去幾次.所以我一直認為,旅行是五感與身心靈的體驗,時間不同、氣溫不同、天氣不同、心境不同,即便是地點想同,旅行感受就完全不相同.

大西洋邊的天涯海角

就景觀而言,在北歐各國中,對我有致命吸引力的非挪威莫屬,所以我從遠在北冰洋的Svalbard 到南邊Bergen的峽灣都曾留下足跡,但我樂此不疲.因此,這一次的旅行,還是想從挪威進出,還想再去羅弗敦群島(Lofoten),這處被許多旅行家評選為風景旅行天花板的北極圈樂園,這是是第三次去,但這處絕美之境,我們仍有多處尚未親臨,特別是在遠離羅弗敦主群島外70公里的Røst 島與30公里的Værøy島.

我喜歡把我的旅行稱為「流浪」,每次到北方荒野旅行,都希望有「浪跡天涯」的感覺,總想搭船,航向一處遠離陸地的「海角」,Røst 與 Værøy兩個曾經與我失之交臂的海角,就是我這次旅行的新樂園之一.

大西洋「海角」位置概念圖

從大西洋開始流浪

這兩個島遠離歐洲大陸,在地圖上位於挪威海(Norweigan Sea),但挪威海屬大西洋的東北緣,所以地理上是在大西洋上.而撇開文明的出發地Bodø不算,Røst 島可以說是我這一次追尋極光流浪的起點,由海轉陸,一路駕車西行到瑞典去.

大雪紛飛下的路標,標示著我們要去的海角 Røst 與 Værøy島得搭船

波的尼亞灣 (Bothnian Bay)

Bothnia Bay 是波羅的海(Baltic Sea) 的最北邊,分隔了瑞典與芬蘭這兩個國家,冬天海面上會結成厚厚的冰,冬天有破冰船的行程,破冰船會在海冰上開出一個冰上游泳池,讓遊客體驗在冰海中游泳.這就是我們從大西洋一路跨過挪威與瑞典北方抵達波羅的海的目標.

我們計畫從挪威大西洋端羅弗敦群島的海,走E10公路離開海,橫越挪威瑞典抵達位於Bothnian Bay 北邊的Piteå(皮特奧)的海,跳入海冰游泳後,再走回挪威.

在海冰游泳

特色住宿之旅

為了觀賞極光,在住宿上,我們盡量選擇小木屋、極光屋等覺沒光害、觀賞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在廣大的瑞典北方,景色都差不多,但卻有很多特色飯店,值得一訪,如在森林與湖上的極光小屋、冰旅館、樹旅館、湖邊小木屋等,價格與品質參差不齊,但很有特色.本來以為瑞典北方的冬天的旅館業應該生意清淡,但實際上近幾年到瑞典芬蘭看極光的旅客很多,很多地方的住宿都客滿,也導致原本規劃好的路線得跟著變更調整.幾經調整後,有所取捨,路線底定.在走E10公路到達Piteå後,走瑞典95號公路回到挪威Bodø.我們的旅程就如同地圖所示,圓滿地在挪威與瑞典北方拉普蘭地區畫了一個圓圈.

冰旅館


冬天在北極圈內開車的風險

在出發之前,在挪威旅行群組上看到了一篇「呼籲遊客不要在冬天到挪威自駕遊」的貼文,意思是挪威的冬天道路結冰、拐彎抹角、又窄又斜、道路的邊界模糊,連本國人都覺危險,所以沒經驗的外國觀光客很容易出事,請遊客不要在挪威的冬天租車自駕遊.這篇貼文受到很大的回響,但我看了卻是更加的忐忑不安.事實上我雖然在2019年冬天在羅弗敦群島自駕遊,有雪地開車的經驗,但那一次旅行,都僅在羅弗敦,路程短,沒遇到問題.2023年秋天也自駕遊,距離與路程遠,但大地尚未被冰雪所以難度也不高.這一次,要在隆冬從挪威一路到瑞典,再從瑞典開回挪威,路況與天氣狀況都未曾經歷,是有風險的.

同時我也看了有關在瑞典北極圈內開車旅行注意事項的相關網站,瑞典北方偏遠又無人煙,冬天的天氣變化氣象萬千,建議所規劃的距離不要太長.

我心裡上也明瞭,所以需要移動往下一個目的地的距離都控制在200公里之內,準備許多的零食,用於萬一被遇上雪盲(White Out)被暴風雪困住時,可以補充能量,撐到被人救出,另外更重要的是保持通信暢通.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想想自助旅行就是要去冒一點險,自助之外還有天助,何須擔心!

雪盲 (White out)


寧靜的科技旅行 Silence-Tech Traveling

前一陣子讀到一篇報導,說有一種 Silence Traveling 正悄悄的流行.Silence Traveling 中譯為沈默旅行,但我認為「寧靜旅行」更爲恰當.Silence Traveling 是指旅行的過程不攜帶任何3C產品,特別是讓你可以跟外界聯繫的手機或連網設備,目的是不讓你與你熟悉的文明世界連上線,專心的休假旅行吧!所以歐洲有些旅行會帶一你去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度假,在登上小島之前,所有的3C 產品都先被沒收.看起來真不錯!您覺得呢?

Silence Traveling的前提是有人幫你處理旅行中所有食衣住的相關問題,你只要花錢就可以了,所有旅行相關的事情不需要煩惱,而你原本在文明世界、工作以及其他惱人之事,因為斷了線,所以也不需煩惱,文明世界所發生的好事、壞事你也無從知道,更不會煩惱,所以沒有塵世干擾的旅行是不是很美好呢? 不過這類旅行是給能將工作與生活分開的人享受的,對於那類工作就是生活的族群,恐怕是種折磨.

有一絲所謂「塵世執念」並不會讓你放鬆渡假的,遠離無線電波的度假才是真渡假,真旅行.我就是這種旅行的擁護者,我個人幾年前去北極搭帆船與破冰船的旅行,就是Silence Traveling,登船後並沒有沒收的的3C設備,因爲沒必要,船在遠離文明的荒冰野地之中,就遠離塵世,跟文明斷線了,因為那裡沒有1G/2G/3G/4G/5G,也沒有WIFI訊號,自動斷了與文明世界的聯繫,姑且不論旅行的方便與不變,這樣的旅程體驗棒極了.

但這幾年我都在北歐自駕旅行,通常必須要考慮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自駕觀光客,當在荒郊野外受困時,該如何求救? 以目前來說,不得不藉助3C,用科技來協助.北歐雖然地廣人稀,但他們的行動通信技術真的很進步,訊號幾乎無死角,我所走過的地方即便是在偏遠裊無人煙的森林湖泊中,行動通信的訊號幾乎未成斷過,會有如此完整的訊號覆蓋度的原因,也就跟北歐社會主義福利國家的文明與地廣人稀有關.行動通信已經成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說不定還有法律明文規定,所以政府得把行動網路建置的越完善越好.

即便我們入住這種在湖心中的小屋,四目一望,無人、無蹤,Wifi 可能未必有,但行動通信一定有訊號

反觀2006年時,我在阿拉斯加旅行時,曾經開車走通往北冰洋的Dalton Highway,美國人就不像北歐文明,會照顧偏遠地區的人,在七八百公里的沿途架設行動基地台,所以你得去租用CB (無線電),以便能掌握這條公路的路況,並在緊急情況時可以求救.我想即便已經快過20年了,徹底資本主義的美國還是不會在那條沒有人煙的公路架設足夠的行動基地台,因為無利可圖.

所以行動通信對於自行駕車旅行是必要的.所以每次到北歐自助旅行,下飛機的第一件事就是購買當地的電信預付卡,且需購買上網與通話雙功能的服務(Data and Voice Services),作為緊急聯繫與聯絡當地用.為何不用漫遊呢?一方面貴,另一方面有當地行動電話門號,遇緊急事件比較容易處理,再則,出國旅行要的是Silence Traveling ,打開國際漫遊不是自己找事嗎?

也許有經驗的人會問,為何不在出國之前就購買可跨境上網的eSIM 呢? 這可涉及個人需求與挪威法令,就不在這篇談了.

奧斯陸機場唯一一處可以購買挪威本地SIM卡的地方,就在領完行李通過海關,走出入境大門右邊的商店.

其實也因爲拜科技之賜,人們才能輕鬆地到完全陌生,實現人生夢寐以求的目的地旅行.行前運用 Google Map量距離,找飯店,發現旅行景點,都很方便.透過網路掌握當地旅行的社群平台,做好萬全準備,如今,又多了一項新科技- AI,可以快速幫你翻譯,找到精確的答案.當我在規劃此次的旅行時,就在我用的Perplexity AI 建了一個Space,記錄詢問此趟行程的種種問題的答案與資訊.

AI 是自助旅行的好幫手

所以我說自助旅行是不可能採用理想的Silence Traveling ,需要結合科技,所以  Silence-Tech Traveling 這句我自創的名詞- 寧靜科技旅行 .

出發

詳細旅行路線圖

萬事俱備,我將從台北搭阿聯酋航空到杜拜轉機到挪威奧斯陸,再從奧斯陸機場飛國內班機到挪威北極圈內城市Bodø(博德),在Bodø租車,搭上渡輪到100公里外的羅弗敦群島外海,臨北大西洋的海角小島 "Røst",再跳島至另一個海角小島"Værøy",再轉跳到羅弗敦群島有公路銜接至歐洲大陸的島上,走歐洲10號公路一路到瑞典波羅的海的波的尼亞灣,體驗破冰船以及冰海游泳,完成從北大西洋橫越陸地至波羅的海的「壯舉」.然後再走瑞典95公路沿著北極圈邊緣接歐洲6號公路回到挪威Bodø,再度橫越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回到大西洋岸.這一路主要目的就是追逐極光與其他北方的風土民情,另一個看頭就是被冬季主宰的自然美景,以及特色飯店.

抵達   

疲憊的轉機後,搭上最後的一段航班,北歐航空SAS SK4116,Oslo飛Bodø,我們在元宵節的明月冉冉從地平線上升中抵達此次「從大西洋到波羅的海的極光饗宴」旅程的起點 - 挪威北極圈內城市 Bodø,城市的地理坐標 67º 17' 5" N,  14º 22' 50"E.     



繞了大大的一圈,到兩個國家流浪,雖然有完整的旅行計畫,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想像總與現實有差距.所以三週的流浪,有驚、有喜、有苦、有樂;有感到遇上詐騙集團、也感謝陌生人溫馨的無償協助。

這所有深刻的旅行記憶不是在這篇開場白中可以說完的,其中的點點滴滴,將化為以後各篇中的美麗文字與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大西洋到波羅的海的極光饗宴 #3 Røst 的寧靜、喧鬧與璀璨 Peace, Chirping and Auroras

Røst 島的冬日,像一首輕柔的搖籃曲,撫平了我所有的焦慮.這是會選擇來到這處天涯海角的原因之一.在這座島,就像走進寧靜的時空,這處冬日的海角天涯,沒有喧囂的遊客,只有純粹的自然。在這裡,時間彷彿靜止,我只想慵懶地與平靜相處。這座島嶼不僅寧靜,還出乎意料的平坦,彷彿是海平面上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