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是「雨」,續篇來寫「海」,雨跟海有何關係呢? 關係可大著呢!所謂海納百川,川者水也,而水從天上來,天上之水名為「雨」,所以海水來自雨是毋庸置疑的事.
船過水有美麗的痕 |
人類不像海鳥能在海上飛,只能夠過船才能在海上遨遊 |
盤古開天之後,地球形成之初的前幾十億年,地球宛如煉獄,原來是顆火球,然後彗星的撞擊帶來水,地球曾經一連下了好幾千年的雨,變成了水球,地球在此時形成了原始海洋,狂暴的氣候依然,後來地球整個冰凍,成了雪團地球,然後再漸漸地溫和,生命開始滋長,大約在5億年前,地球發生了大變動(或許是彗星撞地球,把生命的泉源帶到地球來),這個時候的地球(地質)年代就是寒武紀,生命開始大爆發,雖經過幾次不明原因的生物大滅絕,但生命泉源已經在地球著床,從海洋開始演化,爬上陸地,恐龍時代至哺乳類動物,再到人類.追根究底,海是生命泉源的溫床,人類是從海裡來的.
雖然人類是從海裡來,但海對人類來說,卻是另一個充滿未知的宇宙,人類不論仰望天空或是俯瞰大海,恐懼、敬畏、與無知的程度是一樣.即便如此,仍有許多先民與海搏鬥共處,透過海,遷徙到海的另外一處盡頭.但對於海來說,這樣的探索還是膚淺的.即便現今人類的造船技術與航海科技都極為進步,已經能夠縱橫四海,在海上長期生活,並運用所謂的「海權」來控制世界,但這對大地之母來說,仍是微不足道的,事實上能夠掌握大海的還是大海,還是狂暴的大地之母.
人類無法完全征服大海,應該尊敬大海 |
理論上台灣的海洋活動應該是很多,很發達的,應該如同國外很多臨海城市,會有渡輪、遊艇、帆船,但台灣臨海地區多數是漁船,港口最大的特色是魚腥味加上一點柴油味,以及林立海鮮餐廳的美味,實在很可惜,但這是歷史使然,過去戒嚴,人民是不能任意到海邊的,但深究歷史後,這並不全然是戒嚴的錯,中國人自古的觀念與文化,加上為政者的禁令都讓人民離海遠一點,明清兩代四五百年的海禁就影響深遠,所以根深蒂固的觀念很難發展跟休閒相關的海文化.
從個人對歷史的理解,明成祖時代的鄭和下西洋似乎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海上傳奇,但似乎也只有那麼一個,鄭和活躍的年代是14世紀末,有傳說與文件證明鄭和的足跡遍及亞、歐、非,非洲東南邊甚至有中國人的後代在那裡居住,甚至也到過美洲,還把美洲稱為食人族住的國度.鄭和事實上比哥倫布早一百年到過美洲.
取自網路,明朝鄭和時代的地圖 |
然,不會善用「海權」是沒辦法稱霸世界的,晚鄭和約莫半世紀,歐洲海權時代興起,開啟了歐洲強權征服、奴隸、掠奪全世界的殖民時代.先是西班牙與葡萄牙(台灣為何稱Formosa,這可是葡萄牙人的傑作;淡水的紅毛城是西班牙人的傑作;最初殖民菲律賓的是西班牙人),再來換荷蘭人登場(所以荷蘭人也統治過台灣,後來被鄭成功給趕走,荷蘭在亞洲最大的殖民地是印尼),接著是英國人統治世界,近期則是美國人的天下.這五百年來,控制大海,就是控制世界,但每一個掠奪全世界的海上強權都大約撐100年,所以美國霸權應該要結束了.
但,反思人類對大海資源的掠奪與污染,若不好好尊重大海,保護海洋,最終大地之母仍會透過大海反撲,又會回到地球文明傾覆,上帝再度Reset.
從人類不當行為與貪婪的本性、海權時代列強的燒殺擄掠的角度來談「海」,不是這篇文章的主軸.言歸正傳吧!我們要談的是大海的美、面對大海的心情與感受,加上一點點海的故事以及海的連結.這篇文章是我跟大海的約定,跨越30,000公里.從台灣出發,跨越太平洋到美國西岸,再往北遊歷溫哥華,接著繼續北上到阿拉斯加聽聽熊大爺與鮭魚的故事,觀賞草木皆兵的海鵰與悠閒自在的海獺,然後繼續往北,跨越北極圈,來到美國人眼中的世界之巔 (The Top of the World),親臨北冰洋,接著跨越北冰洋到Svalbard 與格陵蘭,親臨大西洋的勢力範圍.順著格陵蘭海南下到冰島,面臨大西洋,接著拐個彎,從北海、北上挪威海,在巴倫支海劃下句點.
與大海的約定
我是一個旱鴨子,雖能在游泳池裡游個幾回,但真正要撲上大海與海搏鬥大概是不可能,但我喜歡海,冥冥之中似乎跟海有連結與約定,每年都要去看海,出國的行程總離不開海,還好四面環海的台灣,讓我當想要遠離都市塵囂,放空自己時,可以很迅速地在半個小時內就可以看到海,我喜歡從北二高下基隆交流道,接基金公路,在接近基隆外木山時的那段外環道路,車子經過一段爬坡、拐幾個彎,峰迴路轉之間,瞬間出現在眼前的景色變化是一片蔚藍的海景,從此一路上貼著北海岸走,開車在台2線上一邊是山壁,一邊是海岸,享受北海岸從萬里、金山到石門的美景之餘,順便從龜吼漁港沿路吃到金山老街與台灣最北端的富基漁港,享受獨特海鮮美味與漁船柴油味交織的台式美味,飽餐一頓之後,到老梅海灘恣意的享受海風與一波一波襲來的海浪,真的很愜意、很美.特別是面對大海的遼闊,有時候一望無際,有時候大海的遠方出現一艘穩重的巨輪,不畏巨浪,穩重地朝基隆港前進,有時候又會看到一艘正在與海博鬥的小漁船,在海上載浮載沉,希望他能滿載而歸,海其實一點都不無聊.這是台灣北海岸最美的一段海.
遠眺基隆嶼 |
萬里海岸的浪花 |
孤獨地與海搏鬥!? |
台灣海岸常見的景況:與海搏鬥的苦情三兄妹 |
大浪拍打是很危險的 |
巨浪啪打岩石的場面很震撼 |
典型台灣漁港碼頭,味道是拍不出來的,否則應該可以同時聞到柴油味與魚腥味 |
我很喜歡晴天之下,拍漁船的「漁火」 |
捕蟹籠 |
北海岸也是風帆衝浪的好地方,這是休閒版的與海搏鬥 |
老梅石槽是我很喜歡去看海的地方 |
漁船與海 |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其實歸根究底,地球就只有一個海洋,是無國界的,命名是15世紀末海權時代才開始的,所以這些大洋可以想見都是西班牙與葡萄牙命名的.
宜蘭太平洋的浪花 |
台灣東臨廣大的太平洋,沿著台2線往南,經過基隆接至瑞芳,接台9線,舉目一望,望不到盡頭的就是太平洋,一路行經宜蘭頭城,外海有一隻烏龜躺在太平洋上,他就是龜山島,是一座活火山,過往他是一座軍事要塞,今天可開放給一般百姓登島觀光,要去龜山島可以到烏石港搭賞鯨船,名為賞鯨,其實多數看到的是海豚,看不到正常,看到是運氣,不過至少可以到龜山島,以及附近海域的美景.
龜山島 |
龜山島是個活火山,旁邊的海水炙熱,產生所謂的「陰陽海」 |
龜山島附近有海豚出沒 |
想不到宜蘭外海有「燕鷗」 |
燕鷗是很美麗堅強的鳥類 |
太平洋岸也適合拖曳傘 |
從太平洋看宜蘭,味道是不一樣 |
每年冬天,蘭陽溪出海口的白芒特別美麗 |
東北季風的風化,讓東北角的岩石很美麗 |
南方澳附近的海岸,一整片石頭很漂亮 |
南方澳漁港的特色就是綠色漁船,背後的橋現今已經斷了 |
蘭陽溪口、羅東、蘇澳都有很多海景,但這些海景的相似度是很高的,個人覺得台灣的海岸線變髒、變醜了,原因之一是因為人類的活動把很多垃圾帶到海洋,海洋再把垃圾衝到海岸上,海洋垃圾對整個地球的影響很大,對氣候、對生態都是浩劫.其實最可怕的是因為洋流之故,大平洋中央已經形成了面積堪比美國的垃圾海,這都是人類的貢獻.
北海岸的垃圾與漂流木 |
台灣海岸變髒的另外一個原因還是氣候變遷,個人觀察特別是在莫拉克風災之後,瞬間大量強降雨加上水土保持不好,山區很多漂流木都被沖入太平洋,遇上洋流(可能是台灣附近的黑潮)把它們往北帶,至北海岸與東海岸的沙灘多了許多漂流木,影響了原本美麗的海岸線.
海是美麗的,但人類直接與間接的破壞無所不在,雖然社會上很多團體會發起淨灘活動,然蜻蜓點水般的撿垃圾是沒有用的,人類該收斂自己的自大.
太平洋彼岸
西方國家對海的觀念與態度跟東方差別很大,連帶的港口的景致也就不同,最大的不同當然是船的類型,重視休閒的西方人,帆船與遊艇是港口的基本成員,漁港的味道與感覺也跟台灣大相徑庭,只能說對於大海的文化與態度不同,所以與海相關的東西包含港口、漁村當然就各有特色.
舊金山 San Francisco
現代人有了飛機,跨越大海到太平洋彼岸當然就不是難事,這時候就會想起我老母親的感嘆,「人像鳥一樣,休一下人就在遙遠的地方」,到達美國西岸,面對的海洋是同一個,人也是同一個人,但心境上卻截然不同,一樣喜歡遙望海的遠處,一樣喜歡海的波瀾壯麗,但異鄉人的心情卻是複雜的.然,看過美國多個城市的我,難得喜歡舊金山這座城市,起起伏伏的道路,迷人的金門大橋,不管從橋上或是橋下看,是一座美麗又有特色的橋,這座橋本身是用鋼索懸吊的,我很喜歡用雙腿走到橋中央,手握著從高聳橋墩垂下來的鋼索,抬起頭仰望鋼索,這時候會覺得這一座橋一直在晃動,有天旋地轉的感覺.
Golden Gate Bridge 是美國最美麗的橋之一,也是我喜歡的橋,在太平洋與舊金山灣之間,橋美,風景與美 |
我喜歡從不同角度看美景 |
但要說金門大橋附近最美的地方,那應該是開車從舊金山方向往北開,過橋之後左轉,開上山,把車停停好,爬上高點一邊是太平洋,另一邊是金門大橋及舊金山灣,有時候雲層低的時候,金門大橋的橋墩高聳入雲霄,讓人有在仙境的感覺,轉個頭的景象卻是陡峭的山壁直接落入暗潮洶湧的太平洋中,海浪拍打著下方的岩石,真的很美,此刻,我喜歡望著太平洋,面對一望無際的海洋,假裝能夠望穿大洋,看到萬里之外的家鄉彼岸.海就是有一種魔力,望著他總會讓人忘我神遊.
面對太平洋,遠眺就在對岸的家鄉,但大慨相隔6千公里吧! |
回神過來下筆時,赫然發現畢竟那是 20年以及30多年前的往事,那個時候,除了幾張「我還年輕」的照片外,並沒有留下太多美麗的風景照片,只剩下模糊又鮮明的記憶.現在回想起,年輕時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照片裡的最佳男主角永遠是自己,少有沒有自己的風景照,話又說回來,這就是年輕不留白啊!
溫哥華 Vancouver
在太平洋的彼岸往北走,來到加拿大溫哥華,搭渡輪到溫哥華島.每每搭上渡輪,總是不安於室的要待在外頭,享受海風,享受船離岸、靠岸的感覺,渡輪其實是陸上交通的延伸,除了載人、載車也運貨,航線都是近海,可能一方面船底的推進器會讓許多魚類往海面游,另外一個原因是渡輪上有食物,加上人類在渡輪上會拿食物舉起手餵食,所以許多的海鳥都會追著渡輪,形成特殊的景觀,看到逆著風,猛拍翅膀爭先恐後要追上渡輪的海鷗們,似乎是直得佩服.然,其實在岸邊依靠人類而生的海鳥是最懶惰的,比起其他由海蘊育而生,與海共生的其他海鳥,差遠呢!這些令我敬佩的海鳥後面再談.
海鳥追著巨輪,因為有得吃 |
阿拉斯加棕熊
繼續沿著太平洋往北,來到阿拉斯加,這是一片荒野之地,按照美國人的說法 為 "The Last Frontier",的確,到阿拉斯加不就是為了體驗北方大地的狂野與荒野嗎? 狂野的是近距離觀賞一群在阿拉斯加南邊住著的全世界最快樂的熊,他們好整以暇地等待鮭魚從太平洋迴遊,並佈下天羅地網,有些熊部署在溪流的入海處,有些派重兵在溪流中游,上游享受鮭魚大餐,吃出全世界最胖的熊,凱特邁國家公園 (Katmai National Park )每一年鮭魚季結束之後,還會舉辦 "Big Fat Bear" 比賽,選出年度最肥的熊,但跟台灣殘忍的「殺豬公」祭典不同,他們不會殺熊,因為殺熊在棕熊保護區是犯法的,那裡可是 "Bear Etiquette" 意即「熊的國度,熊的規則」,人類在那裡就該遵循 熊的規則.
每年都會舉辦大肥熊網路票選擂台,2020年最肥的是...... 747 |
神奇的是不管熊大爺們如何地大快朵頤,就是有鮭魚能夠突破重重關卡洄游到當初的出生地,產卵,繁殖,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後,身體被溪流的水分解轉成養分,滋潤他們的下一代,用自身的剩餘養分確保他們的下一代可以接棒傳承鮭魚的延續,同時也讓許多動物能熬過酷寒的阿拉斯加冬日.令人讚嘆的是鮭魚的一生,無論牠的死法如何,牠們的死總是很有用、很有效率、一丁點都不浪費的被大自然利用,滋養自己的下一代、滋養大地萬物.大自然真是神奇.
就連我們人類也受到鮭魚的恩澤與滋養,那是讓人難忘的「鮭魚濃湯」,為了熊、為了鮭魚濃湯,一定要再回去.
在棕熊的國度裡,可以恣意妄為的不是人類,而是熊大爺們 |
西華德 Seaward
從阿拉斯加南邊再往北來到阿拉斯加灣內的峽灣,來到安克拉治附近基奈峽灣的西華德小鎮,這是許多阿拉斯加郵輪旅遊在抵達安克拉治前的一個景點,到西華德可以去搭乘觀光遊艇,遊覽附近冰河的生態,觀賞停在狹灣岸邊高聳樹梢上頭的白頭海鵰 (Bold Eagle),用牠銳利的雙眼俯視海面的是否有獵物,一但鎖定獵物,就是牠展現捕魚時,速度、力量、飛翔的時刻,雖然獵捕的失敗率很高,但卻充分展現力與美.
阿拉斯加小海港停滿了帆船與遊艇,跟台灣很不同 |
白頭海鵰停在樹梢上,伺機而動 |
海獺似乎不是海鵰的菜,所以牠能夠安詳的把大海當作床,看牠悠閒的樣子,我想即便天空塌下來,也可以拿來當棉被蓋,悠哉的隨著起浮的海浪漂呀漂,有時候還可以看到肚子上還有小海獺,完全不會沈下去,完全不問周遭是否危機四伏,也不管下著冰雨的零度低溫.在一個膚淺遊客的眼裏,海獺的生活就是任性又悠閒.真令人稱羨!
北冰洋
北冰洋是地球北極的冰蓋,她是確保地球生態系統穩定不可或缺的廣大海域,可惜人類活動加速地球暖化,夏天海冰越來越少,有科學家預測2050年,北冰洋的夏天恐怕沒有冰,可悲的是貪婪的人類還想利用無冰的北冰洋謀取利益,似乎是不把地球搾乾決不甘休.可悲啊!人類賴以生存的大地之母不再適合生存之時,貪婪與利益有何用呢?人類其實是自認聰明的蠢蛋,不是嗎?
北冰洋也是很多生物的家園,鳥類、鯨魚、海豹、海象,數以億計的數都數不完,北冰洋人類無法居住,但這些動物卻得因為人類的蠢而受牽連.上帝不知在想什麼?
我自己對北冰洋是有情感的,也許這對一個生活在亞熱帶台灣的人來說,很矯情,但我也說不上來,也許是前幾輩子遺留下來的記憶吧!對北方海域有莫名的親切感.
這幾年總共有三次親臨北冰洋,一次在阿拉斯加極北,兩次在Svalbard,茫茫的北冰洋,冥冥之中,總是有些情感上的慰藉.
阿拉斯加端的北冰洋
繼續往北的旅程,跨越北極圈,我們來到自大美國人眼中的「世界之巔」(The Top of the World),這個地方叫 Barrow (巴羅,以一位英國航海家的名稱命名),這是一處外面瀰漫著石油味的愛斯基摩人社區.這裡的人不喜歡被叫愛斯基摩人,因為這是一個輕蔑的稱呼,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伊努皮亞特人(Iñupiat),然就如這地方被稱為Barrow 似乎也不太恰當,所以美國政府在2006年還給人家真正的名字 Utqiagvik (烏特恰維克),名字還給這裡的住民了,但這裡的住民卻被美國化了,他們已不是傳統靠著捕鯨魚、海豹維生的伊努皮亞特人,很多人被美國化了,吃進許多美式的垃圾食物,讓這裡很多人變得極為肥胖,不太正常,加上可能被冰封久了,面對我們這些遊客,極為冷漠.可能文化、個性吧!不能怪人家,但坦白說,不論是在阿拉斯加或是格陵蘭,我都不太喜歡愛斯基摩人,這不是歧視,是偏見.
我們來到這處世界之巔,不是來被伊努皮亞特人冷漠對待的,面對他們冷到骨子裡的冷漠是能夠釋懷的,也不是來聞汽油味的,畢竟我們的目的是摸一把「北冰洋的海水」.
面對北冰洋,比起南邊那一望無際的海水,這裡多了冷冽的北極寒風與浮冰,來自北極的寒風一陣一陣襲來讓人直打羅嗦,撐不了多久鼻水就不聽使喚地流了出來,強勁的海流,讓浮冰以飛快的速度流動著,這種景象讓人知道這裡的海雖冷,但充滿活力,我也努力的撐著,雖然低溫又下著雨,但內心是澎湃的.我靜靜的望著海,希望能看得遠處,可惜這個初秋的極北之境能見度差,看到的儘是灰濛一片,心裡想著海的對面是哪裡呢!
說也奇怪,我對於這一個美國極北之境的人與物是挺有偏見的,但來到北冰洋看海的心境卻是期待的,雖然來的時機不對,沒有活的北極熊與鯨魚可以觀賞很令人失望,但面對北冰洋的海岸,脫下手套,走到海邊,碰一下凍人的海水,抓一把沙子,那種感覺對不懂北極的人,很難體會。
歐洲端的北冰洋
在冰霧茫茫的阿拉斯加北冰洋岸,遠眺北面海的另一邊,想像一路上會碰到厚實的海冰,越過北緯90度的北極點,接下來就北無可北了.
我的海的旅程就此只能南下,往南後第一個會碰上的陸地是哪裡呢?
Svalbard
答案是 Greenland 與 Svalbard ,Svalbard 是挪威語,中文的意思是「冷岸群島」,比直譯「斯瓦爾巴」要有感覺多了,她的確是冰冷的海岸,冬天北冰洋的海冰封住整個群島,夏天海冰會退到北緯80度之後,海岸、海水都是冰冷的,人一但掉落北冰洋,10分鐘沒被救起,也就一命嗚呼了.
即便是盛夏日不落的永晝七月,太陽整天都掛在斜角20度以上的天空,夏天Svalbard 的海溫僅有3度,仍是致命的.但在夏日時候,在Svalbard 來趟帆船之旅是很棒的旅行經驗,坐著小帆船到荒冰野地,除了對要克服城市鄉巴佬的壞習慣之外(淡水的稀缺,5天洗一次澡),一切都是美好的,特別對我這種喜歡船、喜歡海、喜歡北極的人. 帆船除了活動空間小、稀缺的淡水、海風強襲之下的永晝夜晚,太陽高掛,根本不得安寧之外 (但話說回來,人是習慣動物,幾天後,也就妥協、習慣了),因為船小,可以到達停靠在一般大船不可能來的地方,並待上幾天,完全觀賞北極熊,即便腰痠背痛、睡眠不足,這一切都很值得.
在這艘船生活半個月 |
Svalbard 在北緯78度到 81度之間的高北極地區 (High Arctic),是人類文明可至的極北,本篇是談海、看海,談文明就離題了.Svalbard 在北接北冰洋,東南臨巴倫支海(Barents Sea),西南接格陵蘭海,這些海都以冷聞名,冷歸冷,這裡可是許多靠海洋維生的美麗生物,海鳥、海豹、海象與北極熊.從15世紀開始的海洋探索,這些海面就流傳著許多的故事,有美麗驚艷的探險,也有對於鯨魚長達兩百年的殘忍殺戮,也紀錄了不少捕鯨人的悲歌,迄今在Svalbard 還有許多客死異鄉的補鯨魚墳墓.
捕鯨人的悲歌.長眠於北極的捕鯨人,屍骨永遠都是寒的. |
美都無法形容這片淨土 |
野生動物的家
北極地區是數以億計海鳥與野生動物的家,海豹、海象、北極熊、北極狐等等.
春天太陽回到北極地區之後,候鳥陸續成群結隊的回到北極地區的鳥崖,每個鳥崖都住著數以百萬計的海鳥,經過鳥崖,各種海鳥的叫聲此起彼落,生機蓬勃,宛如在表演一曲曲交響樂,靜靜地聽,還真令人陶醉.
鳥崖是鳥類為了繁殖下一代的築巢地,為何要在這種險地築巢呢?應該是避免被獵捕吧!但鳥與鳥之間的獵捕,北極狐在鳥崖下伺機獵捕的事卻是每天都在發生,這就是大自然,這就是食物鏈.
成鳥會到海上覓食,累了就會在浮冰上休息.
飛行中的Puffin |
咆哮的海鳥 |
全世界遷徙路途最長的候鳥- 北極燕鷗 |
北極燕鷗會奮不顧身地掌握制空權,趕走入侵著,捍衛家園 |
可愛的不行的小海豹 |
呆萌度破表的海象 |
還有北極之王- 北極熊 |
搭帆船悠遊在Svalbard的海面上,處處都是峽灣與冰河共構的美景,由冰河崩裂下來的小冰山,隨著海流,流出峽灣,每一座冰的形狀與美麗都不同,每一座冰的體質與命運也不同,但這些冰都殊途同歸啊!最後都被海水同化,消失於無形.這些冰化成水,說不定某年某月在太陽的協助下,蒸發成了雲,再轉成雪,落在冰河上,千百年後又是百變美麗冰山的一份子,這樣的周而復始,這樣的輪迴跟地球任何一種生命體都是一樣的.
不論是搭帆船悠遊在Svalbard 看小冰山,或者是搭破冰船到格陵蘭看壯麗的大冰山,我總喜歡到船頭去,不論是俯身看著船乘風破浪地前進,還是望著帆船張開帆,御風而行,我總是是由遠而近地,目迎目送每一座經過我眼界的每一座冰山,每一座冰山的美是百變的,隨著冰山與船及陽光方位的不同,冰山的美就不同.不論是陰雨天,刮風天或是撥雲見日的豔陽天,在船上欣賞極地美景的感覺是舒暢的、快活的,意猶未盡.
破冰
在北冰洋上航行,最精彩的事情莫過於「破冰」,在穩定航行之下,船身忽然發出轟隆巨響,不明究理的人,還以為跟鐵達尼號一樣,撞上冰山了,但事實上是船開進了海冰覆蓋的區域,我們搭的船是 Level 1 破冰船,應付海上的浮冰算是雕蟲小技,但船身碰撞海冰的聲音,著實讓人驚嚇幾秒.安靜幾秒中之後,隨後就是雀躍的聲音.遊客紛紛著裝到甲板上,欣賞海冰美景,低頭往海面看船身破冰的過程.
起初,一整片暗藍色的大海,看似索然無味,但忽然間,宛如神蹟般似的,海面的另一端變亮了,隨著船的前進,白光變得更加耀眼,最後海冰來到面前,加上陽光的照射,每一片都宛如灑在海上的鑽石,海冰把大海點綴的光彩奪目,真的很特別,很美.這是茫茫大海之中最美麗的景色之一.
遠方海平面上露出一條白線 |
海冰逐漸進入視界 |
藍鯨
地球上體型最大的動物「藍鯨」,一度因為人類的殺戮幾盡滅絕,後來才漸漸恢復.鯨魚是很友善,愛好和平的生物,他們似乎知道自己的體型大,所以倘若周遭海面上有其他物種,非他w他們的食物,在移動時,都會精準的避開.
在破冰船上,一但發現野生動物的蹤跡,船上工作人員都會廣播,每當聽到這類的消息,得立刻著裝,把厚重的防寒衣服穿上,直奔甲板,深怕這些野生動物消失不見,畢竟野生動物是不會待在同一個地方擺姿勢等人的.
我們看到的是母藍鯨帶著小藍鯨,在覓食,只是藍鯨的習慣不像大翅鯨(座頭鯨)有經典甩尾可以看,觀賞藍鯨只能平平靜靜的看.
另外,海象也來湊熱鬧
格陵蘭海 GreenLand Sea
北冰洋的旅程,被凍結在北緯80度的Moffen島,這個彈丸小島是極寒之地,幾隻以此為家的海象群聚在此,對我們不理不睬,我們的破冰船也就拐個大彎,航向格陵蘭海.
這趟花了兩天兩夜橫越格菱蘭海的1120公里行程, 是貨真價實的茫茫大海,看不到陸地,舉目三百六十度望一圈,除了海還是海,還好途中有海冰、浮雲、藍天、晨曦與夕陽的陪伴,還有跨越格陵蘭海最忠實的朋友「暴雪鸌」.雖然要走出船艙外,到甲板去得穿上厚重的衣服,並忍受北極強烈的寒風,但在這兩天的時間,我還是喜歡去甲板,享受寒風的吹拂,有時候風強勁到足以把人吹落冰冷的海中,所以有時候當打開艙門出甲板的時候,看看艙門的壓力就知道風有多猛,但我還是喜歡「ㄙㄟ ㄣˋ 海風」,很自虐,但自虐的人可不少,來參加這航程的人,想必都是喜歡極地風景的人,因此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喜歡自虐寒風吹襲的感覺.
一望無際的大海或許單調,不喜歡的人會覺得兩天兩夜下不了船很無聊,受不了,破冰船又不比豪華郵輪,船上沒有什麼娛樂,沒得血拼,沒有Casino.但有時候廣播傳來的Supprise,會讓大夥立刻著上重裝,手忙腳亂的戴上頭套,不管有沒有戴好,手套就先擱著吧!馬上衝到甲板,深怕錯失稍縱即逝的「美景」,其實美景就是遠處幾隻Orca (殺人鯨),但能夠欣賞到迷人的殺人鯨真幸運,殺人鯨那流線的體型,在大海中敏捷的身手,快速的潛浮移動,很棒的體驗.
破冰船通常不會因為有殺人鯨或其他野生動物就停下來讓遊客來騷擾他們,這是對的,鯨魚尊重我們,我們也得尊重鯨魚,遊客要看他們,可以靜靜地用望遠鏡看,或各顯神通地拿出攝影器材拍,但一切各憑本事.我的經驗和建議是,不妨不要去拍他們,用望眼鏡遠遠地看這些野生動物的即興表演,很美,只要把美麗的瞬間放在腦中與心中的相本就夠了,因為那樣也就能歷久彌新了.
在格陵蘭海,海冰會突然出現,還好是破冰船,仍然可以勇往直前.
歷久彌新的不是只有與我們擦身而過的野生動物,還有大海的風、大海的浪、浮在大海上的冰、大海天空的雲彩、陰晴下雨的天空與開始變懶的陽光以及不離不棄的暴雪鸌,都讓大海的美千變萬化,誰說大海很單調呢?
特別是暴雪鸌與海搏鬥的美麗,暴雪鸌是大西洋北邊主要的海鳥之一,生活在冰冷的海域,求生意志與技巧都是一流的,他們是讓我們海上航程不孤單無聊的「伴遊」.他們時而高飛,時而俯衝,貼著海平面,跟著海浪與海風飛行,搭配海面上捲起的波浪、泡沫以及陽光,形成一張張美麗又夢幻的水墨畫.其實大海並不無聊,真的很美.
冰山的美麗與哀愁
橫渡格稜蘭海之後,迎接我們到來的就是格陵蘭的冰山,冰山是格陵蘭送給的旅遊探險者們的伴手禮,也是來格陵蘭探險旅遊最美麗特殊的禮物.在北半球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冰山與海通常是相伴的,冰山的誕生與死亡跟海息息相關,所以冰山是海的一部分.
看到陸地了,格陵蘭到了! |
同樣都是高北極地區,格陵蘭有大塊陸地支撐,冰山個個塊頭都很巨大,Svalbard僅是彈丸群島,所以冰山的尺寸是小巫見大巫,有時候還真配不上被稱為冰山.
冰山的形狀是千變萬化的,即便同一座冰山,不同角度,所看到形狀就不一樣,加上天候,海水深度等因素,更是風情萬種.
在格陵蘭的荒冰野地,看盡了無數的冰山,這些冰山,讓北極旅人享受無限的美麗,但也體會了無盡的虛無與哀愁.若要替這一路上所見所聞的冰山們下注腳,不同地點的冰山,有不同的美,讓人有著不同的感受,心情與風情也不同.以下是我對所走過區域所遇冰山的比喻.
Antarctic Sund 的冰山,像年華已逝的老婦,歷經風霜,有點頹廢有點髒.
Røde fjord 與Røde Ø 的冰山,則是一群冰山美人兒,雖然有些被禁錮,但個個楚楚動人.
熊島附近的冰山,則像是哀怨的少婦,擱淺在淺灣中,淒美惹人憐.
Sydkap附近的冰山,朝氣蓬勃,高聳、壯觀又美麗,天不怕,地不怕,一心想要突破重圍,遠離家園,到大海去闖蕩.
冰山夕陽紅
當夕陽照射進格陵蘭峽灣內的海面時,夕陽用魔法把海面都染紅了,也把天邊染紅了,白色冰山則在夕陽的照射之下反射光線,冰山變得光彩奪目.這就是「冰山夕陽紅」.在黃昏時刻,破冰船在靜瑟的峽灣緩緩而行,似乎深怕打破峽灣內的美麗與寧靜,此時夕陽的紅光把整座山、整片海、天空都渲染的紅通通的,受到夕陽青睞的冰山,光彩奪目.相反的,沒受到夕陽庇蔭的冰山則在一片冰山夕陽紅中,顯得黯淡無光.夕陽並沒畫破峽灣傍晚的靜瑟,但卻增添了峽灣無以倫比的美麗.這也讓格陵蘭的海上之旅畫下美麗的句點.
冰島海
在拜訪另一個愛斯基摩村Ittoqqortoormiit後,我們離開格陵蘭,再度航向茫茫大海,進入冰島海(此段海域也稱丹麥海峽),目標顯而易見,就是冰島(Iceland).
在海上又聽到廣播聲,有大翅鯨可以看,理所當然地,再度衝上甲板,遠遠地海面上,一隻鯨魚在哪裡甩尾,很精彩.大翅鯨的甩尾是很經典的,在破冰船上,供遊客使用的電腦,桌面的照片就是大翅鯨的尾鰭,很壯觀,心裡想,我也想要拍,這個願望後來在冰島實現了.
最後一座冰山
北大西洋的冰山,都是從其故鄉格陵蘭出來的,一座冰山要能夠突破峽灣重重的障礙,漂到外海其實是不容易,所以鐵達尼號會撞到的冰山,真是命中注定,白話一點的意思是不容易,但他還是撞上了.
隨著我們逐漸遠離格陵蘭,冰山的數量就變少了,少到海面上又再度恢復到一片暗藍色的大海.但就真的在很遠的外海,我們遇見了此行最候一座冰山,冰山上棲息很多海鳥,想必依附在冰山附近的食物很豐富,所以海鳥以這座冰山為根據地,大快朵頤一番.
冰島
冰島是我破冰船之旅,從 Svalbard 一路南下的終點,這是旅行的終點是下次旅行的起點,所以我又有另一次造訪冰島的機會.不過本集談海,關於冰島的冰與火,並不是此集的重點.
跟破冰船道別,開啟另一段與海的約定 |
西部峽灣
冰島傳統的旅遊熱區是南邊,但我對於西部峽灣卻情有獨鍾,這或多或少跟海也有關係,峽灣的黃昏美景迷死人,再來就是荒涼與原始,西部峽灣的美景是不經修飾的.海岸奇形怪狀,很特別.
維京人
冰島人是維京人的後裔,維京人在9~11世紀的兩百年期間,利用其優異的航海技術及特有的長船(應該就是北海小英雄小威他們的那一種船),神出鬼沒,控制北大西洋、波羅的海、甚至地中海以及黑海,這段期間維京人到處攻城掠地,受害的民族都說是燒殺擄掠,當時維京人尚未接納基督教,所以歐洲基督教國家都視他們為野蠻的異教徒海盜,名聲不是很好,維京人對西歐民族的騷擾,不單單是金銀財寶,還包含統治(英國、愛爾蘭、法國等地都被維京人統治過),以及擄人,把人擄回挪威、丹麥以及瑞典,所以有一則笑話說,目前英國沒有美女的原因是美女都在維京時代被擄至挪威了.以上純屬聽來的笑話.
話雖如此,維京時代給歐洲帶來深遠的影響,他們是海上的戰狼,也奠下歐洲人海權時代的開端.事實上首位發現新大陸的歐洲人是維京人,比哥倫布早五百年.
在冰島西部峽灣斯奈佛半島(SNAEFELLSNES PENINSULA)有一處名為Laugarbrekka的小漁村,海邊有一尊雕像,一位女士舉起一個小孩面向西方海面,西方海面的對岸其實就相當於加拿大的紐芬蘭島,這位女士名字叫做Guðríður Þorbjarnardóttir,台灣有些關於維京人的書籍,翻譯為「古德莉」,古德莉跟發現格陵蘭並招兵買馬移居去那裡的「紅髮艾瑞克」有親屬關係,紅髮艾瑞克的兒子是第一批帶領人去北美洲生活的歐洲人,維京人把現今加拿大紐芬蘭島稱為文蘭(Vinland,「酒鄉」之意),古德莉的家鄉在冰島Laugarbrekka,她給跟著她丈夫移居文蘭,並在那裡產下一子,這是歐洲人在北美洲誕生的第一個嬰兒,第二個誕生在北美洲的歐洲人要比這位女士所生的嬰兒還晚五百五十年.
冰島北部阿庫雷里
我與冰島北方城市阿庫雷里(Akureyri)與為海,有兩次結緣,第一次是搭破冰船的旅程終點,我們在阿庫雷里結束「北極荒冰野地之旅」.第二次來阿庫雷里則是為了賞鯨,期望能拍到大翅鯨(座頭鯨)甩尾鰭的經典照片.
我們搭乘親海的噴射汽艇,用最接近鯨魚的方式賞鯨,這種感覺與體驗是最棒的,但也有一點點罪惡感,因為似乎也間接打擾了鯨魚們.可以想像鯨魚就從我們汽艇旁邊游過嗎?但鯨魚真的是有智慧的生物,牠們真的會避開人類的船隻,都不會打翻我們,這又令我更加慚愧.但城市鄉巴佬的我,慚愧之心被興奮之情給比下去了,我還是極其高興地享受我的賞鯨之旅,而且拍到我夢寐以求的照片.Guilty!
冰島東部
我很喜歡班史提勒自導自演的「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全片幾乎都在冰島拍攝的,即便在格陵蘭的那一段也是(電腦特效,冰島海邊小鎮,加了幾座冰山),這部片把冰島拍的最美的一段就是主角在冰島用滑板滑行的那一段,這是在冰島93號公路拍的.冰島93號公路的盡頭是一處色彩繽紛的絕美小鎮,Seyðisfjörður「賽濟斯菲厄澤」是一處令人相當驚喜的小地方,三面環山,山上的積雪融化讓這個小鎮被數也數不盡的涓絲瀑布圍繞,讓人有一種進入桃花源的感覺.此地還是與歐陸船運接口的港口,人、車、貨物都可以透過輪船與丹麥聯通.
只是去年2020年底,此地也遭受氣候變遷之害,遭遇嚴重的土石流,沖毀多處建築物.
冰島南部
冰河湖
冰島南部是觀光客必來的區域,有冰、有海、有冰湖又有火山,景色的確美,沿著冰島一號環島公路,一邊是海,一邊是山,有我們的北部濱海公路的Fu,但其實差很大,冰島南邊的山頂是一片大冰蓋,沿著冰蓋下來的是冰河,冰河入海前形成了一個特殊冰河湖,湖上很多小冰山,但看過格陵蘭冰山的人,會覺得這種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但景致是很特殊的,到冰河湖當然得搭水陸兩棲的船遊湖,才不虛此行.
鑽石黑沙灘
冰河湖入海處,因為地形與海潮之故,在沙灘上擱淺了許多,原本需奔流至大海但壯志未酬的小冰塊,這些冰塊奇形怪狀地被沖至冰島特殊的黑色沙灘上,形成著名的「鑽石黑沙灘」,在太陽的照射下,從遠處看的確每一塊冰都閃閃亮亮的像極了鑽石.
VIK 黑沙灘
VIK 黑沙灘跟冰河湖與鑽石黑沙灘都是來冰島的必要行程,特殊的火山地質,一邊是玄武岩山壁一邊是茫茫大西洋.但,走在黑沙灘上,令我著迷的不是那些奇特的玄武岩,而是來自大西洋的海風與一波又一波襲來的浪與海浪拍打岸邊的浪聲.我在黑沙灘上跑去追浪,但也被海浪追.在這裡追浪與被浪追的時刻裡,讓人忘卻陣陣伴隨海風而來冷冽的寒風,只讓人記得海浪襲來的兇猛與海浪消退的溫柔,兇猛的海浪來襲,我跑給海浪追,溫柔的海浪消退,換我去追海浪,消退的海浪除了溫柔的離去之外,在黑色沙灘上留下白色細沫,在它漸漸消失的過程中,另外一波巨浪再度襲來,雖讓人覺得大西洋的大海是否患了精神分裂症而顯得不一致,但這裡的海浪很危險、很刺激,但也很吸引人,也很夢幻,自己在觀浪的同時不知不覺中也得了精神分裂症.
這裡的沙灘與海浪即便因為天候之故整個景色變成黑白色,但黑白之美,很特別.不管精神分裂的是大海還是我,我當自己當下吃了迷幻藥,迷戀於此地衝突的景觀,陶醉於此地黑白無常的夢幻之中,久久不忍離開.
英國
冰島的海岸巡禮之後,我們繼續往大西洋的南方前進,來到英國.
來到英國的目的是把船換大一點的,這次來艘豪華郵輪,那種各類休閒設施都一應俱全的郵輪,賭場、逛街、精品、運動中心、電影院、高級餐廳通通都有的豪華郵輪,入住陽台艙,從Dover出發,駛向北海沿著挪威峽灣抵達歐陸最北端的巴倫支海再回頭.
北海
坦白說我對「北海」沒有特殊印象,只是路過,理論上應該是要去法羅群島看看,但郵輪沒去,我也去不了.到過的挪威北海城市就屬Stavanger (斯塔萬格),因為近北海油田,所以是挪威的黑金之都,靠黑金賺錢,這座城市卻是以白文明,從海面上看這座城市白的亮眼.
挪威海
郵輪持續的往北,在挪威海,最著名的風景就是數不盡的峽灣,郵輪通常會選定幾處峽灣,進入峽灣,欣賞灣中有山,山裡有彎的絕世美景.進入峽灣,越是深入峽灣,越是風平浪靜,通常郵輪都是清晨駛入峽灣,準備靠港讓遊客下船,順便賺進大筆的岸上旅遊行程 (Offshore excursion).夏日清晨的挪威峽灣真是美啊!平靜無波的海面只有郵輪通過激起的漣旖,多條涓絲般的瀑布從海面兩旁的高聳山壁落入海面,空靈的鳥叫聲從遠方傳來,細細的山嵐在遠處婆娑起舞,山嵐上頭還有不想融化的白雪點綴著,簡直就是仙境.讓人站在甲板上忘我也忘憂,挪威的峽灣處處是美景.
離開寧靜峽灣後遇到的就是惡海,波濤洶湧,即便穩如泰山般的巨輪有也會搖晃,其實這本是大海的真面目,大西洋海浪的兇猛在挪威沿岸創造出很多奇景,如著名的Atalantic Road,被譽為全世界最美但也最危險的海岸公路.但要跟朋友們說抱歉,我本人也沒去過,僅能引用網路上的照片.挪威海岸美景很難一次滿足的,但這段美景肯定放在我的bucket list.
午夜太陽
夏日搭郵輪在挪威海面,最佳的美景之一就是午夜太陽,在夏日晴朗的海面上,時間是午夜12點,視野清晰,風平浪靜,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太陽正好在海平面之上,把整個海面都染成金黃色,相當的美.這可不是落日餘暉,而是捨不得落到地平線的陽光.
Lofoten Islands
沿著挪威海北上,處處是美景,我們再度跨過北極圈,來到羅弗敦群島 (Lofoten Islands),羅弗敦旅程,我並不是搭豪華郵輪來的,而是冬天造訪,在一片雪白中享受這裡「山包海、海環山」的絕世美麗.
Lofoten 冬天的美麗來自融合在一起的山、海與雪景,加上冬天吝嗇又偷懶的冬陽,選擇性地施捨.也因如此才有這些別地方不容易看到的美景.
巴倫支海
郵輪再往北開,抵達了巴倫支海,在午夜日不落之時從巴倫支海遠眺歐陸最北邊「北角」的標誌「地球儀」,很特別.人類因為有了航海技術,有了船,因此可以離開陸地,站在海上看陸地與海交融的美麗.
三萬公里與海的約定結束在北冰洋下的巴倫支海,事實上我與海的結緣並不僅是如此,每個人與海的緣分也各有不同,我是旱鴨子,但我不會暈船,所以可以搭各種船,倘佯在海上,享受海給予的一切,每一種船的搭乘感受都不同,當下對海的感受也不一樣.
對大海的尊重
大海會殺人
我不下海,頂多在海邊享受海水與海風,或在各種船上親近海,個人的觀念是人跟海之間的界線就是海面,·潛入海中是對這一條界線的侵犯.事實上大海是會殺人的,船難、巨浪、颱風、海嘯都是,南海大海嘯與日本311大海嘯殺死了數十萬人,大海是劊子手嗎?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人類越過了與海的那一條界線.陸地與海的緩衝區是不該住人的,不要想跟大海爭地,該是大海的就該還給打海,大海是無情的,也是無意的,他只是大地之母的一部分.
法蘭克. 薛慶 Frank Schätzung
若是大海殺人這件事是大海蓄意的呢? 在目前已知的世界裡,這恐怕是驚悚小說的情節.的確,德國作家法蘭克.薛慶是一位愛大海也瞭解大海的人,寫了一本曠世巨作「群」德文原文 "der Schwarm",ˋ這是一本讓人看了意猶未盡,且主角是海的經典驚悚小說,描述大海有一種具有智慧的生物體 "Yrr","Yrr" 有組織,有系統地開始攻擊人類,蓄意殺人,它藉由各種從海可以得到的武器,這些武器包括海水本身,海洋生物,海床等等對人類發動攻擊.這本書的好看在於有時很很現實實際,彷彿是真的發生的事,譬如說「海嘯」、海中生物攻擊人等,但有時候卻也很虛構,現實世界上海嘯的發生通常是地震,沒有地震的地方怎麼會有海嘯呢?鯨魚對人是友善的,怎會殺人呢? 這本小說,懸疑、刺激、驚悚,現實之中又有不現實.
有時候想想,人類或許尚未遇到,或者能力不足,因為「海」對人類來說是極為神秘且充滿未知,海佔地球的七成,也是地球最古老的「住民」,說不定真有智慧生物,或是如Yrr 這種智慧有機體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
看完這類小說之後不久,日本311大海嘯發生後,心裏有個OS,這是不是大海裡智慧有機體Yrr 所策動,對人類行為的報復呢?
法蘭克.薛慶在完成巨作後,利用其手邊寫小說的素材與資料,又寫了一本巨作「海」,這一本不是小說,像一本科普書,描述盤古開天之後地球、海洋與生物的真實故事,可不是虛構的.這本書對於想要了解地球、地質與海洋的人來說,是很棒的書,也是一本給中學生當作自然科學教科書的優良讀物.家裡有小朋友的朋友,可以買來充實科普知識.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