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氣溫驟降,水氣也夠,飄下了輕輕的白雪,把我們Igloo 的玻璃屋頂蓋住了,雲層與下雪,代表極光女神不會出現,而且白雪蓋住玻璃,也看不見外頭,以前看新聞節目介紹芬蘭極光屋時,心中一直有個疑問,冬天的積雪肯定將極光屋的玻璃覆蓋,莫非要遊客出門到外頭爬上玻璃屋頂去除雪嗎? 想想應該沒有這麼呆的設計.極光屋的玻璃都設有除雪裝置,遙控器按一下就除雪了,不一會功夫,玻璃就恢復明亮,看得到外頭的風景.清晨,雪停了,雲也開了,看看外頭湖濱,一片銀白世界,美呆了.曙光把雲彩染紅,也把湖水變成金黃色,周遭則被白白的一層雪覆蓋,這一層雪是輕輕地一層,掉在枝頭上就像抹上一層白色糖霜,我喚她們叫「輕白」(Light White).當溫度上昇後light white 消溶,枝頭又露出她們的本色,或白、或紅、或黃。我對這種景色完全沒有扺抗力,但還是一句話,沒有親臨是感受不到這種心境的。
|
Window Heater一打開,玻璃上的積雪很快就溶了 |
|
沒人住的Igloo,玻璃有一層雪 |
這一集,我們離開Inari,向北行,到更偏遠的北方小鎮Utsujoki (烏茨約基),她是芬蘭的最北邊,我們將沿著E75公路北行,受惠於清晨的降雪,沿路都因為這場雪,許多樹木都被轉化為「冰樹」,白白一片,這裡的秋天已經被這一片Light White 所控制.說這裡的秋天迷人卻不等人,其實是很貼切的.
離開Inrari 前的「輕白」美景
湖面第一排的Igloo,被清晨的雪所覆蓋,顯而易見的事,秋天是這裡的旅遊淡季,一整排只有我們一個客人,只有我們把雪清掉.可惜了!輕白的世界如夢如幻,加上撥雲見日,朝陽從東南方的遠處把晨曦送上湖濱上頭僅存的積雲,積雲因而染上或紅或紫的彩霞,倒映在湖面,搭配撒上白霜的枝頭與已經不敵冰雪威力的湖岸,真的極為夢幻美麗.真希望此刻有個魔咒可以把時間也一併凍結,讓我們樂得不用離開,可以沈浸在這北方美麗湖泊美麗的魔咒之中.
|
下過雪的清晨美麗湖濱 |
現實並沒有這種魔咒,但有照相機與攝影機可以把時與光凍結起來.這時最能體驗「攝影是光與時間的化石」這句話,好好享受當下的良辰美景,再用攝影把他們捕捉起來吧!
我對於植物上沾滿糖霜般白雪這種輕白是沒有抵抗力的,也俯首稱臣於北方的晨曦美景,雖然寒氣逼人,躲在室內欣賞美景似乎是比較明智的決定,但我還是想待在外頭的湖岸,親自領略風霜,接觸這薄薄一層的輕白世界,美呆了!
整個湖濱以及所有的小木屋都被輕輕白白的鋪上一層白雪,極為詩情畫意.這是離開Inari 前最深刻與美麗的回憶.
|
準備離開待了三晚的Igloo |
|
湖濱也被鋪著一層薄雪 |
|
度假村的草皮也白皚皚一片 |
|
地上無處不是白 |
|
跟湖濱小屋說再見 |
SIIDA 薩米文化博物館Inari 是拉普蘭薩米人居住的主要地方,這裡有一個薩米人文化博物館終年開放,是來到北拉普蘭旅遊時,不能不去的一個地方,總得看看了解這個地區的原住民如何在這種嚴寒之地生活,以及這片廣大土地的人文與自然環境,才不枉我們大老遠到此地來旅行.
|
SIIDA 門口,停車場很大,可見遊客很多 |
SIIDA 入場券為一個人15歐元,在觀光淡季的秋天,仍有不少人到訪,多數是BUS載來的,想必在觀光旺季的夏天,此處定是人擠人.
|
入場券票根 |
SIIDA 的一樓大廳很明亮,有服務中心、禮品店,還有餐廳,買了票,就上二樓的室內展廳,另外還有室外展覽.
|
服務櫃檯與體品店 |
室內展廳
就一個博物館來說,SIIDA的設施是很棒的,明亮、動線順暢,加上每一幅照片與故事櫥窗前都有平板可以自選語言導覽,有興趣的遊客,可以在此觀看很久.
|
每一個展示櫥窗都有一個平板,可以自選語言導覽 |
薩米人生活在廣大的拉普蘭地區,橫跨挪威、瑞典、芬蘭與俄羅斯,有自己的語言、文化,是歐洲大陸唯一的原住民.民族服裝取材於北方森林的動植物,可能在一個雪白世界吧,他們的民族服裝辨識率很高,鮮豔的紅藍是主色,毛茸茸的,還有居民的臉譜都很純真,這一點跟以前在阿拉斯加、格陵蘭所接觸的伊孥皮亞特人(愛斯基摩人)就很不同,跟長住冰天雪地的人打交道,總歸一句話,就是「熱臉貼人家冷屁股」的感覺.但薩米人似乎不會.
我覺得世界各地的原住民都面臨被外來優勢人種欺凌的困境,特別是在18~20世紀.薩米人也相同,只是在北歐,南方民族比較早覺醒,更早還給原本屬於原住民的土地與文化.
展廳內除了介紹薩米文化與歷史之外,也展示拉普蘭地區的生態與自然景觀,很驚訝在這片人類無法長期生活的苦寒之地,生命也是蓬勃發展,只是跟其他地方一樣,數量因人類活動而大量減少,所以沿路北上,或者廣大的拉普蘭地區,我們可以看見的動物除了馴鹿還是馴鹿.話說回來,我們這種城市鄉巴佬,再厲害,活動範圍也僅止於文明與荒野的邊緣,能親眼目賭馴鹿就已算是幸運了,因為我們沒有能耐走入森林野地溪流之中去追尋數量銳減中的珍奇野獸.所以,認份點,看看博物館內的標本,足以.
室外展場參觀玩,SIIDA室內展廳之後,我們走到戶外,參觀薩米人實際生活的房舍、擺飾,這是典型古早時期,農牧社會的生活方式,這才是反璞歸真,相信現代薩米人應該也不會再過著古時候的生活,全世界文明社會皆是如此.我自己有時會反思,當我們身上與週邊的科技消失之後,我們能活下來嗎?譬如說,沒電可用,以電驅使的科技將蕩然無存,用科技維護人類社會秩序與和諧的東西不見了,人類社會將就此崩解,人類屆時以其他動物無異,都成了為求生存的「生物」,除了小說描述的場景外,現代人不敢去想這問題,因為夜郎自大.多數人並不會去想會不會有這麼一天.我認為這終將會在幾個世代之後發生,道理很簡單,「地球資源是有限的,人類貪婪是無限的」.
所以離開高科技的室內展館,走至戶外看看薩米人返璞歸真、取用自然的簡單,我發現戶外的展覽更有意義,這些都是漸被遺忘的古人智慧.但話說回來,這些古老智慧也僅能淪為「保存文化」之目的而被鎖在一個封閉的展覽園區之中,凡事,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昨晚的雪,雖然沒有將這戶外展場變成雪白一片,但也把這戶外展場裝飾成初冬輕白的味道,頗有一番風味.展場就在雲杉林之中,白色糖霜疏疏落落的裝扮高聳的雲杉,也染白眼前可見的地衣.高聳雲杉的另一頭,早是一片已經臣服於冬天的白色冰湖.
相較溫暖的室內展場,我比較喜歡室外的展場,在體驗薩米人的生活型態之後,走到一個展示薩米人為求生存,捕捉獵物的各種陷阱,在那個沒有會飛的子彈的世界裡,捕捉獵物的器具,相當原始也挺有趣的,讓人看了都覺的古人真的極具智慧.其中我對一個捕熊陷阱(Bear Trap)最有興趣.
我的想像是,某隻不長眼的熊,真被這龐然大物捕獲,壓下來的重量,大概直接變成「熊肉醬」.
展示的陷阱都很有趣,有創意,我就不一一介紹分享了.
E75 號公路
體驗完SIIDA 薩米人文化博物館已是午後,我們該離開Inari了,前往下一個目的地Utsujoki.路線極為簡單,只要沿著E75公路北上就可以抵達,路程大約175公里.
E75公路是一條筆直的公路,往北直接通至挪威巴倫支海,我們往北的這段旅程,在清晨的一場雪之後,沿途景觀幾乎是白色與綠色的簡單顏色.白色自然是這一場雪所帶來的輕白之雪,把遠近所見景物塗成白色,數不盡的白色冰樹或近或遠地出現在這片北方森林.這些冰樹多數都是白樺,綠色的景緻自然來自松、柏與雲杉,他們常綠的針葉仍然可以突破輕白的雪,以一撮一撮或是一排一排或是一整片地點綴秋天的北方.
馴鹿現蹤
在E75公路,珍奇異獸是看不到,但在大馬路上遇到馴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馴鹿現蹤對此地芬蘭人以及薩米人來說是日常,也習以為常,但對於大老遠從南方來的我們來所,卻是特別珍貴,令人興奮.興奮到相機都不會拍了.
越往北走,越沒有人煙,這地方數木多、馴鹿也比人多,看似人類主宰這片土地,但真正主宰這片大地的還是大自然,以及他的鷹爪「冬天」以及「永夜」.
起初遇到的幾隻馴鹿算是守規矩的,乖乖地沿著馬路邊坡走.接下來遇到的就是「街頭小霸王」,大辣辣地走在馬路上,一點也不介意.
這隻馴鹿最後走到我們車子旁,望了我們一眼,不屑地甩頭走開.真是北方的大爺.
冰湖與冰樹沿途的白色景緻雖然單調,但卻很美麗.印象中的拉普蘭應該就是這樣吧!「綿延的冰雪與冰樹,連到遠處的天邊,馴鹿魚貫地一頭接著一頭過馬路、過河」.當然啦,馴鹿看到很多,壯觀的馴鹿遷徙過河的畫面可能只能在Discoovey 頻道才看的到.實際上在自助旅行很難看到.綿延到天邊的冰樹,在這季節以及即將降臨的隆冬是在普遍的景色.
在輕白的世界中前行,我們來到一座冰湖,雪白之中依稀還聞得到秋天的味道.我們停好車,頂著零下低溫,欣賞附近的冰湖與冰樹的美景.
正當享受著冰湖美景之時,樹林裡傳出了鳥叫聲,驚訝於這時候除了烏鴉喜鵲之外還有其他鳥類留在這裡過生活.於是開始追蹤這隻鳥類.原來是隻小型鳥類,小型鳥類通常都是留鳥,維持生活的能量並不需要太多,啃啃樹皮,吸吸樹汁也可以維生.仔細看,這不是在台灣山區也可以看到的紅頭山雀嗎?真是他鄉遇故知啊!
一直很好奇,在這10月中旬的拉普蘭北方,冰湖的硬度如何,是否已經可以在上面溜冰呢?但在這陌生的國度,不敢大大方方地就走上這一座冰湖,萬一冰層還太薄,那就莎悠娜娜了.
其實冰層已經很厚了,非專業的判斷應該可以去湖面上奔跑了,但理智上我還是沒有真的去奔跑.
白色世界
一路北上,都沈浸在輕白的晚秋風情之中,白色輕輕地襲來,感覺冬天來了,但在細節裡,隱隱約約還有秋天的味道,我很喜歡這樣的風情.再加上沿路人煙稀少,沒有多少人車,所以我們可以慢慢地開,慢慢的逛,反正這趟路途並不遠,也不急得去飯店Check in.
白色荒野世界的美,看似單調,其實有內涵.它並不容易從區區的照片中被看出所謂的內涵,重點在「親臨」,親自走一趟就比較能體驗出來,因為多重感官的體驗是增強旅行記憶紅利最好的配方.
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以為這一路上應該都是一片白色主宰的事件,但,地形與氣候條件這種自然的產物是很奇特的,他的定律不是線性的,不是越北就一定越白、越冷.總會有一些地方因會山勢、地形與溪流之故,讓旅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別誤會,以為會有一處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外面被冰雪所壟斷,走入一個隧道之後,瞬間回春.
這裡所要描述的是在一片雪白世界之後,我們進入了一處有秋意的區域,湖不再是冰湖,天籟般的溪流聲仍然鏗鏘有力的奔流,樹木仍還可以倒影在湖面上,這在一片即將被冰封的世界裡顯得很特別.
烏茨河(Utsjoki)
這地方叫"Patoniva Buoddobohki",附近有著天籟美聲溪流聲的溪流就叫Utsjoki,這條河流一直往北奔流,最後注入挪威與芬蘭的界河,River Teno,這條河會再繼續向東北奔流,最後注入到巴倫支海.
我們停留在一處河邊的休息區域,有一個簡易的洗手間,這個洗手間包含馬桶在內全是木頭做的,真的很特別,是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的最佳典範.我在北歐旅行,這是第一次見到.
洗手間的外頭有其他旅人野營留下的灰燼,想想在這有著滿天星斗又有極光可看的地方露營,應該很棒.
|
全天然的門把 |
|
全天然的馬桶 |
烏茨河潺潺的流水聲在寂靜的環境中,沒有其他聲音的存在,真是天籟美聲,也吸引著我,特地走到河邊,閉著眼睛,吸一口氣,聆聽自然美聲,是一種享受.
別以為這個地方還沒有變白,是得天獨厚,應該是有條能量滿滿的河流在調節之故.但殊途同歸,再過不了幾天,這邊也將是被白色所冰凍.
我們的目的地Utsjoki (烏茨約基)就在前面了.
烏茨約基(Utsjoki)
"Joki" 在芬蘭語的意思是「河流」,所以前面一段同樣的字我寫成「烏茨河」,改說成「烏茨約基」,是因為Google 地圖如此翻譯.其實從這個小鎮的命名,就知道這個小鎮因河而得名.
河流因為能量足夠還沒被冰封,但冰樹已經佔滿對岸的山坡與河岸,很美的景色.
我們看到突出天際的教堂鐘樓,有人居住的聚落到了,教堂蠻高的,代表這個小鎮不會小貓兩三隻.
短短的175公里,在我們的細嚼慢嚥,安步當車的遊法,也花了近4個小時.很美的一段路,發現心目中的拉普蘭,也抵達芬蘭的極北城市,我們將在這城市待3個晚上,把住宿改為Igloo,希望能夠再與極光相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